王忠祥老人給小學生講述英烈故事(資料圖)
■ 本報記者 李兆憲
本報通訊員 劉朋利
歷史記憶歷久彌新,英烈精神傳承永續(xù)。
今天,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、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,這離不開無數(shù)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繼、犧牲奉獻。
為民族獨立、人民自由幸福、國家繁榮富強作出突出貢獻的英烈,聊城人民從未忘記。近年來,我市堅決貫徹落實《關于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》精神,按照上級統(tǒng)一部署,持續(xù)完善烈士褒揚政策制度體系,建強烈士紀念設施紅色教育陣地,創(chuàng)新紅色文化傳播路徑,充分發(fā)揮了英雄烈士褒揚紀念工作凝心鑄魂、傳承紅色基因的宣傳教育作用,讓紅色信仰之光照亮聊城人民的奮進之路。
擦亮豐碑
——英烈精神熠熠生輝
青山埋忠骨,山河念英魂。11月11日,莘縣蘇村烈士陵園內松柏肅立、草木含悲,氣氛莊嚴肅穆,原67軍598團2營排長張振霞烈士英魂,在邊陲老山漂泊37年后終于“歸隊還鄉(xiāng)”。
遷葬儀式現(xiàn)場,張振霞烈士的親屬、戰(zhàn)友,莘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工作人員依次向烈士墓敬獻鮮花、鞠躬默哀,表達對烈士的深切哀悼和敬仰之情。
莘縣境內,建有蘇村烈士陵園、馬本齋烈士陵園2處省級烈士紀念設施和4處縣級烈士紀念設施。2020年以來,該縣成立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,將烈士紀念設施維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,積極爭取、協(xié)調資金對轄區(qū)烈士紀念設施進行高標準規(guī)劃、建設、修繕和管理維護。同時,扎實做好“為烈士尋親”“幫烈士回家”“給烈士畫像”“傳承紅色基因”等有關工作,縣內烈士紀念設施累計接待百余萬人次開展現(xiàn)場愛國主義教育,在全縣營造了尊崇英烈、關愛烈屬的良好社會風尚。
“莘縣轄區(qū)共有烈士墓穴1125個、安葬烈士991名,有些烈士至今沒有核查到名字。”莘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潘懷省表示,“英雄雖然默默無名,帶給后世的影響和留給聊城人民的精神財富卻是無價的。”
聊城,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熱土,聊城兒女為中國革命、建設、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。目前,全市登記在冊的烈士共有1.4萬余人,省級烈士紀念設施5處、市級3處、縣級19處。
為進一步弘揚英烈精神,加強烈士墓的集中保護管理,在征求烈士家屬意愿后,我市于今年4月3日舉行烈士集中安葬儀式,將存放于聊城市革命烈士紀念堂的40位烈士的骨灰(遺?。┞≈匕苍嶂列陆ǔ傻牧某鞘懈锩沂苛陥@,以實際行動緬懷和尊崇烈士,讓革命烈士的精神火炬在魯西大地傳承不息。
為切實把烈士紀念設施建設好、保護好、管理好,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《聊城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》,印發(fā)《聊城市烈士紀念設施提質改造“五年行動”工作實施方案》,明確了維護管理、經費保障、社會支持、宣傳教育等具體規(guī)范,從根本上解決了相關工作中存在的機制不順、保障不力、作用發(fā)揮不足等問題;同時,采取“四個一批”的措施,即對破損嚴重的搶救保護一批、對基礎設施薄弱的修繕維護一批、對零散紀念設施背后的紅色故事挖掘整理一批、對紀念設施展陳內容深入宣傳一批,全面提升了保護管理水平,實現(xiàn)了烈士紀念設施價值發(fā)掘、修繕保護和作用發(fā)揮的有機結合,為英烈鑄就不朽的豐碑。
故事新講
——革命號角聲聲不息
“都說我最美,情懷映三春,鳳凰集的形象就日瞻云;都說我最好,平凡又勤奮,鳳凰集的太陽依然嶄新……”
11月28日,打開東昌府區(qū)閆寺街道鳳凰集新村黨總支書記、退役軍人解長城的自媒體賬號,一段置頂視頻已經收獲了數(shù)百個點贊。視頻中,解長城哼唱著《最美還是英雄村》,把“紅色鳳凰集”的故事講給廣大網友聽。
鳳凰集村是聊城市革命老區(qū)重點村,更是抗戰(zhàn)時期有名的紅色堡壘村,先后涌現(xiàn)出了一大批英勇抗敵的黨員干部,紅色文化底蘊深厚。為了讓后人了解這段紅色歷史,解長城四處搜集當?shù)丶t色革命文化資料,在自家小院的客廳、走廊、臥室中掛滿了一幅幅紅色書畫作品、擺滿了一件件紅色老物件,還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革命英烈事跡……幽靜別致的農家庭院一下子變成地道的“紅色博物館”,吸引遠近游客前來打卡,鳳凰集村的紅色往事“活”了起來、“火”了起來。
在聊城,像解長城一樣忙碌在弘揚英烈精神、紅色文化一線的紅色基因“播種者”還有很多,其中就包括東昌府區(qū)侯營鎮(zhèn)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忠祥。
王忠祥生于1949年,是一位與新中國同歲的老人,他的父親在渡江戰(zhàn)役中英勇犧牲。作為烈士遺孤,王忠祥始終不忘父輩遺志,將紅色基因根植于心。退休后,他懷揣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熱愛,用三輪車載著“黨史國史”和國防教育展板到各村送“流動紅色課堂”;挖掘整理在開封戰(zhàn)役中犧牲的154名聊城籍烈士資料,幫助烈士魂歸故里;走遍侯營鎮(zhèn)64個村莊、東昌府區(qū)125所中小學校,巡回宣講400余場次,成為遠近知名的“故事爺爺”,先后被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“最美五老”、山東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、最美聊城人等榮譽稱號。
做好新時代褒揚紀念工作,就是要讓英烈成為人民心底崇高、圣潔、強大的永恒記憶。近年來,我市持續(xù)深入實施“紅色記憶”工程,出臺《聊城市烈士褒揚辦法》,以國家公祭日、八一建軍節(jié)、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等為契機,組織開展有教育意義的紀念活動,并通過翔實的史料和現(xiàn)代化宣傳手段,向人們展現(xiàn)生動感人的英烈事跡——大型現(xiàn)代京劇《鑄魂》、電影《絕地防線》、微電影《不朽的名字》、短視頻《馬本齋同志不死》《臨清市英烈事跡連環(huán)畫》等一批優(yōu)秀紅色主題作品精彩亮相,為我市弘揚紅色精神、傳承紅色基因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
如今,紅色的種子在聊城熱土扎根發(fā)芽,革命的號角猶在耳邊久久回響,“聲聲”不息,催人奮進。
照亮課堂
——紅色基因代代相傳
少年強則國強。青少年要肩負起時代責任和歷史大任,就要把崇尚英雄、緬懷英烈作為必修課。
11月13日—14日,陽谷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聯(lián)合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、縣教育體育局舉辦了“退役軍人展風采·紅色文化進校園”活動?;顒友垉?yōu)秀退役軍人代表——特等殘疾軍人徐華利,向師生們生動講述了他的英勇事跡和奮斗歷程,讓師生們近距離領略到新時代老兵的風采?,F(xiàn)場師生紛紛表示,要從優(yōu)秀退役軍人講述的親身經歷和英烈事跡中汲取紅色力量,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,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弘揚英烈精神、傳承紅色基因是退役軍人工作的重要內容。近年來,我市堅持抓好退役軍人工作與傳承紅色基因、弘揚英烈精神與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一體謀劃、一體推進,充分發(fā)揮退役軍人在傳承紅色基因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獨特作用,持續(xù)開展“老兵永遠跟黨走——老兵宣講”“退役軍人展風采 紅色文化進校園”“薪火相傳 紅滿校園”等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,引導廣大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、賡續(xù)紅色血脈,爭做推動國家進步、社會發(fā)展的有用之人。
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,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。新時代,對英烈最好的紀念,就是把先輩們開創(chuàng)的事業(yè)不斷推向前進。“我們將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、管理好、運用好紅色資源,充分發(fā)揮英雄烈士褒揚紀念工作凝心鑄魂、傳承紅色基因的宣傳教育作用,在回望和緬懷中銘記英烈功勛、傳承英烈風范,讓英烈成為全社會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偶像,真正把英烈精神融入紅色血脈,為現(xiàn)代化強市建設凝聚強大精神力量。”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劉立新表示。
2024-12-05 09:11:53
2024-12-05 09:11:32
2024-12-05 09:11:13
2024-11-21 08:52:06
2024-11-13 14:35:34
2024-01-26 09:11:53
聊城新聞網 2006-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(lián)合主辦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cxw@lcxw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