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發(fā)社 作
本報記者 陳金路
“喜鵲喳喳叫,喜事要來到”“夜貓子進宅,無事不來”,在聊城民間,這樣的俗語至今還在流傳。“與野生鳥類相關(guān)的俗語還有很多,這些俗語與百姓長期的生活實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(lián)系。”11月19日,耄耋之年的聊城民間文史愛好者劉洪山說。
“夜貓子”進宅,無事不來
劉洪山說,他老家在城區(qū)東北部董付市場附近的柯針寨村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當時村后林地的柏樹上有貓頭鷹棲息,貓頭鷹在聊城民間被稱為“夜貓子”,叫聲有點像小孩哭,夜里尤為瘆人。貓頭鷹白天看不清東西,夜間捕地老鼠為食,保護莊稼很有功勞。
聊城民間視貓頭鷹為不吉利的“報喪鳥”,在劉洪山看來,這可能是因為貓頭鷹是嗅覺靈敏的鳥,尤其對腐臭味非常敏感,有時會飛到病人家的樹上鳴叫,實際上是病重之人的氣味吸引了它。
以前,柯針寨村西面樹林里有許多樹齡高、樹身大的楊樹,俗稱“老鴰”的烏鴉好在樹上筑許多窩,一幫一幫成群在天空飛翔。還有從外地飛來的一些比黑烏鴉體小、白脖子、白肚皮的“山老鴰”摻雜其間,非常壯觀。“老鴰叫,大風到”,烏鴉成群盤旋飛叫,可能預示天氣要變。
棗行里常有一種飛來飛去比麻雀還小的鳥,黑頭、灰羽毛,翅和尾有黑白花,叫聲婉轉(zhuǎn)悅耳,人們叫它“低低飛”(音),它們在土坯壘的屋墻半腰做窩。
以前,土墻的房檐下住著一種民間叫“夜馬呼”(音)的蝙蝠,灰毛,拉的糞像老鼠糞,民間常稱它是“老鼠吃了鹽變的”。它們夜晚出來飛翔,捕捉飛蛾、蚊蟲類為食。“以前的傍晚,孩子們脫下鞋來往天空中扔,蝙蝠會追鞋追到接近地面,企圖借勢捕捉,但鞋一落地,它就高飛了。”劉洪山說。
秋后莊稼收完,地里一般只剩棉花棵子,村邊有洋姜棵子,就會有一種羽毛灰色發(fā)紅、嘴下邊有一片朱紅色羽毛的鳥出沒其間,非常美麗,又能發(fā)出悅耳的叫聲,俗稱“殿科”(音)。
喜鵲喳喳,喜事要到家
初夏麥子將黃時,麥地里有成群的比麻雀小、比麻雀羽毛花色稍碎的小鳥,人們叫它“麻溜”(音)。如遇驚嚇,常低飛轉(zhuǎn)移。
劉洪山回憶說,以前樹林里有一種野鴿,個頭與家鴿差不多,羽毛灰色,中間夾雜著一些紅色花紋。它們與家鴿一樣,吃糧食、草和樹的種子,不吃活食。它們在枝葉稠密的矮樹上用幾根小枯樹枝做窩,小鴿長得很快,十幾天就能飛。因它們常年宿在樹林,每到冬春,白天是鷹鷂、夜晚是貓頭鷹的捕食對象。
還有一種民間叫“沙駒”(音)或“山麻咤子”(音)的鳥,灰色,翅上有白點花紋,鵪鶉大小,在老樹洞里產(chǎn)蛋孵雛,成群結(jié)隊覓食,有時一群就有百只左右,飛過時如一陣暴風聲;如在人頭上飛過,好似一片烏云遮日飄過。
“喜鵲喳喳,喜事要到家”,但又有俗語說,“花喜鵲尾巴長,娶了媳婦忘了娘”,這是因為喜鵲在樹枝上翹起高高的尾巴以保持平衡,而翹起高高的尾巴給人以驕傲的感覺。“以前,柯針寨村后坑崖的大榆樹上,有喜鵲做的窩,后被鷹鷂侵奪。”劉洪山表示,鷹鷂飛得很高,以動物為食,常在天空慢慢飛翔以觀察地面,一旦看到可食對象,箭一般滑翔飛下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喜鵲等小動物抓上天空,冬天在野外捕不到食物時,常追捕鴿、雀等動物。
2023-04-18 09:17:34
2023-04-18 09:12:24
2023-04-18 09:11:24
聊城新聞網(wǎng) 2006-2023 版權(quán)所有 聊城日報社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(lián)合主辦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(jīng)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(wǎng)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cxw@lcxw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