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本報記者 張潔
“2022年北京冬奧會所有比賽項目中,我最關注的是雪車雪橇。因為我是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建設者之一。雖然我做的工作在整個建設過程中微不足道,但能夠參與其中,已是我的幸運。”這是茌平人王棟發(fā)表在山石榴公眾號上的文章《進京務工記》中的引語。
王棟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,卻喜歡寫作,曾先后發(fā)表過大大小小文章幾十篇。2020年1月,他接受老鄉(xiāng)邀請,一起進京打零工,到了項目施工現場,才知道是冬奧會雪車雪橇中心建設項目。
據了解,位于北京延慶賽區(qū)的中國第一座雪車雪橇場館,被譽為“冰游龍”。該場館將承擔雪車、鋼架雪車、雪橇三個奧運項目的全部比賽。因為項目專業(yè)性強、場地要求嚴苛,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被認為是設計難度最高、施工難度最大、施工工藝最復雜的冬奧新建比賽場館之一。由于環(huán)境復雜,有時候只能靠人力搬運建筑物資。建設初期,工人數量最多的時候達1200人。在整個工程中,王棟雖然和老鄉(xiāng)們在工程建設中只負責了一小段賽道遮陽系統(tǒng)建設,但這段經歷讓他既自豪又難忘。
2021年11月19日, “冰游龍”經歷了它的第一場賽事——“相約北京”2021/2022國際雪橇聯(lián)合會雪橇世界杯。王棟說,兩年過去了,他會不時想起這個曾經“戰(zhàn)斗過的地方”。以下內容,摘自他的日記。
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 雪轉晴
31日休整一天。1日就開始上工了。
2日早晨起來,天空飄著雪花,卻要正常上山。山里的天氣晴陰不定,雪下了好幾次,太陽不時也露出笑容。
對了,忘了說,這次進京務工,干的是國家工程——2022年冬奧會雪車雪橇中心項目。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位于北京延慶區(qū)張山營鎮(zhèn),工程坐落在一個山谷里。墨色的遠山,層巒疊嶂,山的南坡,樹木間藏著星星點點的白雪。賽道頂上的梁和檁條沒有上完,大多數人就干這個活兒。
賽道主體工程在山的北坡,賽道像一條巨龍,蜿蜒盤旋在山峰山谷之間。活兒沒有像玉山說得那樣輕松。梁和檁條都是不銹鋼方管,需要自己量尺寸,自己核對,檁條與檁條之間需要平順。幾個人一組,肩扛手抬,在腳手架上爬上爬下,一天也上不了幾根,人卻累得夠嗆。
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晴
老是在想,如果這時還在家里,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——生活的體驗有時是多少金錢也買不來的。從這個角度上說,來這里除了能掙點錢,還有另一種收獲,也算不虛此行。
抬鐵檁條,爬四五米甚至更高的腳手架,汗水濕透內衣,耳朵和臉蛋子卻凍得如刀割一樣,口罩不小心貼到腳手架上,就被撕掉一塊……冬奧會雪車雪橇的賽道上有自己的汗水,這些足夠了……
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 晴
電盤柜需要人抬才能到達它應該去的位置,抬它抬得肩膀痛。
架設電纜,粗的有成年人的胳膊那樣粗,在彎彎曲曲的線槽里拉拽延伸,內衣被汗水泡濕,貼在身上……
這是今天的工作。
今天是元宵節(jié),晚飯是凍雞腿燉冬瓜,每個宿舍還給了兩瓶“牛二”,喝了一兩口,算是過節(jié)了。
2020年2月13日 星期四 晴
由于原料斷供,眼下沒有活兒干了。昨天上午就半天的工,沿賽道撿拾垃圾,這也是少有的輕松工作了。
再次瞭望群山懷抱里的這個巨龍般的賽道工程,還可以看到“為2022北京冬奧會作貢獻”的紅底白字的標語。是的,這個賽道工程,凝聚了無數人的血汗和智慧,無數人為它作出了貢獻。于己而言,雖然短短幾天,也是為冬奧會盡了“洪荒之力”的——我曾咬牙抬著鋼檁條在賽道里緩行;我曾流著汗水,在高高的腳手架上攀爬騰挪;我曾喊著號子,躬身在狹小的空間里,拉拽著粗重的電纜……
在這個曾經駐足、流汗付出的地方,我只是萬千建設者中的一員。十幾天的工作時間,何其短暫,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,甚至可以忽略不計。但是,對我,卻是彌足珍貴——暢想2022冬奧會雪車雪橇比賽場上的畫面,我指著電視中的賽道對孩子們說,看,你老爸還在這里流過汗出過力呢……這是一份榮耀,也是一份幸運。
2023-04-18 09:17:34
2023-04-18 09:12:24
2023-04-18 09:11:24
聊城新聞網 2006-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(lián)合主辦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cxw@lcxw.cn